假设检验
六、假设检验
6.1 假设检验的基本思想和概念
基本思想
以“女士品茶”为例,对于该女士有没有品茶的能力,有两种假设:该女士没有品茶能力和该女士有品茶能力。在统计上这两个非空不相交参数集合称作统计假设,简称假设。通过样本对一个假设作出对与不对的判断,则称为该假设的一个检验。若检验结果否定该命题,则称拒绝这个假设,否则就**接受(不拒绝)**这个假设。
假设可分为两种:1. 参数假设检验,即已经知道数据的分布,针对总体的某个参数进行假设检验;2. 非参数假设检验,即数据分布未知,针对该分布进行假设检验。
假设检验的基本步骤
建立假设—>选择检验统计量,给出拒绝域形式—>选择显著性水平—>给出拒绝域—>做出判断
Step 1:建立假设
主要针对参数假设检验问题
设有来自某分布族
的样本 ,其中 为参数空间,设 ,且 ,则命题 称为原假设或零假设(null hypothesis),若有另一个 ( ,常见的一种情况是 ),则命题 称为 的对立假设或备择假设(alternative hypotheis),当 为简单假设,即 只含一个点时,备择假设有三种可能: , , 。 Step 2:选择检验统计量,给出拒绝域形式
根据样本计算统计量
(如样本均值、标准差等,称为检验统计量),并基于某个法则既可以决定接受 还是拒绝 ,具体地,当统计量在拒绝域 中即拒绝 ,在接受域 中即接受 。由此可见,一个拒绝域 唯一确定一个检验法则,反之,一个检验法则也唯一确定一个拒绝域。 注:不能用一个样本(例子)证明一个命题(假设成立),但是可以用一个样本(例子)去推翻一个命题。此外,拒绝域与接受域之间有一个模糊域,即统计量恰好符合法则,通常将模糊域归为接受域,因此接受域是复杂的。
Step 3:选择显著性水平
假设检验基于小概率事件,即小概率事件在一次试验中几乎不会发生,因此选择一个很小的概率值
,令 ,表示 是一个小概率事件,在一次试验中不应该发生。如果通过样本得到的统计量 ,即不该发生的小概率事件竟然发生了,那么应该拒绝 。 由于向本是随机的,通常做检验时可能做出错误判断,由此引入了两个错误,分别为第一类错误和第二类错误,如下表所示。
观测数据情况 总体情况 总体情况 为真 为真 接受 第一类错误(拒真) 正确 拒绝 正确 犯第二类错误(取伪) 犯第一类错误概率:
,即 ;
犯第二类错误概率:
,即 。 可以证明的,在一定样本量下,两类错误概率无法共同减小,但是当样本增加时,可以同时减小。
证明该问题需要引入是函数,下面将简单介绍势函数,但不对上述结论证明。
定义:设检验问题
的拒绝域为 ,则样本观测值 落在拒绝域 内的概率称为该检验的势函数,记为 第一类错误概率
即为初始设定的很小的概率,称为置信水平,称该检验时显著性水平为 的显著性检验,简称水平为 的检验。为了尽量减少两类错误,可简单的将其简化为减小第一类错误概率(第二类错误概率难求)。常用的 有时也选择 0.1 或 0.01。
Step 4:给出拒绝域
为了使得第一类错误的概率尽可能小,给定一个较小的
,并选择一个数 ,设定若 拒绝 ,使得 ,所以 。 注:算拒绝域时,需基于标准正态分布。
Step 5:做出判断
通过样本计算统计量,若统计量在拒绝域中,则拒绝原假设,否则接受原假设。
检验的
值 不同置信水平
的取值,可能会存在不同的结果。因此引入新的指标,即利用样本观测值能够作出拒绝原假设的最小显著水平,称为检验的 值。由检验的 值与心目中的显著性水平 进行比较,可以容易做出检验结论: - 若
,则在显著性水平 下拒绝 ; - 若
,则在显著性水平 下接受 .
注:一般以
为有统计学差异, 为有显著统计学差异, 为有极其显著的统计学差异。 - 若